糊涂家长下猛药,女婴被喂出肝衰竭的悲剧

在生活中,我们作为家长,最希望的就是能让孩子健壮高兴。然而,有些糊涂家长却在用药方面走了弯路,导致了悲剧的发生。这不,最近就发生了一起女婴因家长错误用药而导致急性肝衰竭的事件,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。

糊涂用药,成了“催命符”

事务发生在深圳,一名10个月大的女婴小汐(化名)因发烧而就医。在此之前,家长为了给孩子降温,给她服用了对乙酰氨基酚这种常见的退烧药。然而,家长在剂量上的“随意”却让情况变得特别危急。按照说明书,10公斤重的婴儿单次最大只能服用150毫克的药物,但小汐却在不到24小时内,四次服用了800毫克,甚至超过推荐剂量的五倍!难以想象,如果家长能更细心一些,是否能避免这样的惨剧?

医院救治,及时挽救了生活

小汐入院初期情形尚可,但第二天突然出现严重的嗜睡和凝血功能障碍,情况急转直下。医护人员马上将小汐转入PICU进行抢救,经过询问后才了解到家长过量给药的真相。医生们迅速展开多学科联合抢救,使用特效解毒剂等多种药物进行治疗。经过紧张的8天救治,最终小汐的肝功能恢复正常,家属也深表感动,特意为医护团队送上锦旗。

家长需警惕:药物用量极为重要

针对这起事件,医生发出警告,家长在给宝宝用药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剂量和间隔要求来进行,特别是在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这类退烧药时。在给娃喂药时,使用专用喂药器,而非目测估量,能够有效避免因误差而带来的风险。同时,服药间隔也应保持4~6小时,24小时内不超过4次,以免因“急于退烧”而导致加量加次的错误。在许多复方感冒药中,常常也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,家长们在给孩子服用时要仔细查看成分,避免“叠加中毒”。

小编觉得:重申安全用药的重要性

这起因糊涂家长错误用药导致女婴肝衰竭的事件,再次提醒我们,养育孩子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务。每位家长都应该进修正确的用药聪明,确保孩子的健壮安全。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安全成长负起责任,远离因盲目用药产生的遗憾与痛苦!

版权声明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