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是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工序,其程序需严格遵循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,确保结构安全与质量。下面内容是后张法张拉的主要程序及技术要点:
一、张拉前准备职业
1. 构件强度检验:混凝土强度需达到设计要求的75%以上(设计无明确要求时)。
2. 设备校验与调试:
3. 孔道与预应力筋检查:
4. 技术交底与标识:
二、张拉程序选择
根据设计规定选择下面内容两种程序其中一个(设计无规定时):
1. 程序一:
(0 rightarrow 105%sigma_con} xrightarrow
ext持荷2min}} sigma_con})(锚固)
适用多数钢绞线与钢筋束,持荷减少松弛损失。
2. 程序二:
(0 rightarrow 103%sigma_con})(直接锚固)
适用于低松弛钢绞线,简化流程。
> 注:σcon为张拉控制应力,需符合规范限值(如钢绞线≤75%极限强度)。
三、张拉顺序规则
1. 对称与分批张拉:
2. 束长优先级:
先长束后短束,防止短束因弹性压缩损失过大。
3. 类型优先级:
纵向束(主受力)→ 横向束 → 竖向束,确保主受力路线优先建立预应力。
4. 截面顺序:
四、伸长值控制与校核
1. 双控要求:
[
Delta L = fracP cdot L}A_y cdot E_g} cdot [1-e^-(KL+mu
heta)}] / (KL+mu
heta)
]
其中:P=张拉力,L=孔道长,A_y=预应力筋截面积,E_g=弹性模量,K/μ=孔道摩擦系数。
2. 实测技巧:
五、独特情况处理
1. 断丝与滑脱:
2. 补张拉条件:
3. 锚固外露长度:
外露筋长度≥30mm,封端混凝土保护;长期外露需防锈处理。
六、孔道灌浆
压力0.4~0.6MPa;顺序先下后上,直至排气孔溢浓浆后封堵。
水灰比0.4~0.45,掺减水剂或铝粉;强度≥20MPa。
七、质量记录
张拉全经过需留存记录,包括:
关键要点拓展资料
| 环节 | 核心要求 |
| 张拉程序 | 0→105%σcon(持荷2min)→σcon 或 0→103%σcon(低松弛筋) |
| 张拉顺序 | 对称分批、长束优先、纵→横→竖 |
| 伸长值控制 | 偏差≤±6%,初应力15%起测 |
| 灌浆时效 | 张拉后24小时内,压力0.4~0.6MPa |
严格按此程序操作,可有效保障预应力建立的准确性与结构耐久性。实际施工需结合工程图纸及地方规范(如《公路桥梁后张法施工技术规范》DB62/T 4867-2023)动态调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