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多地水域发现“食脑虫”踪迹,夏日玩水需谨慎

“食脑虫”是什么?它真的那么可怕吗?

最近,一个让人揪心的消息传来:一名6岁男童由于在水中玩耍感染了“食脑虫”,最终不幸离世。这引起了广泛关注,大家都在问,这个“食脑虫”到底是什么?它真的是虫子吗?其实,所谓的“食脑虫”并不是真正的虫子,而是一种致病性原虫,主要是福氏耐格里属阿米巴、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等。它们在水中肉眼不可见,但一旦进入人体,就可能引发严重的脑部感染,病死率高达98%!这样的数据,实在令人心惊。

各地频繁出现,防护措施不能忽视

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介绍,目前国内多个地方均发现了“食脑虫”的踪迹,涵盖了内蒙古、海南、山东、山西、武汉、浙江等地。这些原虫习性于温暖的淡水环境,包括湖泊、池塘、河流等,甚至未经过氯化处理的游泳池,都有可能成为它们的栖息地。因此,在这个炎热的夏季,水上活动增加,大家更要进步警惕。

你可能会问,如此危险的“食脑虫”究竟怎样进入人体?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是鼻腔,尤其是在温暖的淡水中。如果在野外玩水,真的要格外小心,避免激起水底的泥沙,由于这些地方可能藏匿着“食脑虫”。那么,我们该怎样有效防护呢?

合理选择水域,尽量避免野外游泳

若想要享受水中的乐趣,最好选择正规的游泳馆,这些地方的水质都经过严格的监控和消毒,游离氯的含量符合标准,不容易滋养“食脑虫”。对不起,如果选择天然水域,务必要谨慎行事。这些水域存在的风险,要比我们想象的要高。

对那些热爱野外活动的人来说,真的要注意,尽量避免在不熟悉的湖泊或池塘中游泳。毕竟,现在可是夏天,天气炎热,水体温度高,更容易滋生原虫。

保护自己,注意个人卫生

除了选择安全的游泳地点,个人防护也非常重要。游泳时最好佩戴鼻夹和泳镜,减少水与鼻腔、眼睛的接触。皮肤有破损时,务必避免接触天然水体,防止感染的风险。同时,如果不小心接触了水源,要及时清洗消毒伤口。这些小细节,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的风险。

另外,关于鼻腔的清洁,不要用自来水或未经过处理的水进行冲洗。如果需要清洗鼻腔,最好使用经过灭菌的生理盐水来操作,降低潜在风险。

发现异常,及时就医

夏天期间,玩水后,如果在1到9天内出现发热、头痛、恶心等症状,可千万别大意,应尽早就医。而且记得告诉医生自己的涉水经历,这样有助于医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。如果你家中长时刻未使用的水管,放一会儿积水之后再用,这样也是防止水中潜藏“食脑虫”的好技巧。

说到底,夏季炎热,水上活动频繁,我们在享受高兴的同时,也不能忽视自己的安全。掌握以上预防措施,让我们在玩水的同时,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壮!

版权声明

为您推荐